110-1法律與科學的跨領域對話─「你/妳真的看懂科學新聞?從基改作物新聞談科學媒體素養、科學議題與公眾討論」<BR>陳璽尹  博士<BR>日期:110年11月19日 10:00-12:00<BR>地點:教學508

110-1法律與科學的跨領域對話─「你/妳真的看懂科學新聞?從基改作物新聞談科學媒體素養、科學議題與公眾討論」
陳璽尹 博士
日期:110年11月19日 10:00-12:00
地點:教學508

2003年,美國、阿根廷與加拿大針對歐盟以基改作物對人體風險不確定性為由而限制與禁止相關食品銷售與進口的法規,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爭端解決。其中,基改作物的科學證據成為兩造當事國攻防的焦點。此案件不但凸顯歐盟與其他國家間對於基改作物的不同政策立場與規範邏輯,也激起社會大眾對於基改作物的討論。直至今日,即使科學界對於基改作物的風險已有共識,許多人民對於基改作物仍視如蛇蠍,或是輕信社群媒體提供的資訊(例如,算玉米排數來判斷基改玉米)。直至今日,究竟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依然是缺乏有效與足夠科學證據的議題,相關決策只能依賴各國政府的政治判斷?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網站(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於2017年成立,是亞洲第一個的科技媒體中心,致力於傳播正確的科學新聞、建置具可信度的科學傳播網絡,並在知識轉譯與知識生產過程中成為與公眾有效溝通與對話的平台。本次活動很榮幸能邀請到負責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網站運作與執行的陳璽尹博士,與同學分享當代閱聽人在科學不確定時代下,隨著科學的發展可能會接受到什麼樣的訊息、如何培養解讀科學新聞的能力,以及運用科學資訊做為公共議題思辯與討論的基礎。

陳博士先以5則曾經與科學有關的「都市傳說」(如新冠病毒是蝙蝠傳染給人類的?你相信女生的生理期會互相傳染嗎?全球暖化是人為活動造成的?),測驗同學們的「科學素養」。陳博士接著以全球暖化懷疑論以及基改作物致癌之可議研究等,說明科學證據如何被媒體的資訊散播與渲染而遭到扭曲,進而影響人民的消費決策與判斷。陳博士特別指出科學與媒體新聞間的時間差與內容差(科學的進程是緩慢冗長且精確、新聞卻要求即時與故事性),造成後者較易進入公共討論的視野,但也容易消耗不必要的討論資源與能量。儘管如此,陳博士認為兩者間仍然可以找到共通點,例如兩者都在求真、化未知為已知,且都是資訊與知識的製造者。因此,陳博士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目的就在於作為兩者間的橋梁,共同提升台灣公共討論的品質。最後,陳博士利用心理學的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提醒同學們對於科學新聞以及所有的訊息,都應抱持「求真求實」的態度,並且允許自己的信念在科學證據的推陳出新下保有彈性,因為,科學研究本身正是在不斷地挑戰權威、挑戰今日的證據。

在問答時段,陳博士對於與會人員的提問─如何判斷專家所提出的論述是真是假,認為最簡單的求證方法是,將該位專家的意見向其他研究該議題的專家尋求意見,不要輕信一家之言,特別是不要輕易相信可以同時就多個議題發表意見的「專家」或是無法說明研究成果內在限制的科學研究。

Close Menu